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在秦皇岛青龙县这些地方,一家人有两个姓,按辈分轮换

2023-01-31 23:38:58 1892

摘要:文/杨贺春一:张董不分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南部地区的山拉嘎、官场、庄窠、稍枝峪一带,集居着满族张董氏族人。所谓“张董氏”,就是一家人冠两个姓氏,按辈份轮换,一辈姓张,一辈姓董。也有的分支一直冠张姓或董姓。这一奇特的冠姓方式是怎么形成的,其中又有...

文/杨贺春

一:张董不分

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南部地区的山拉嘎、官场、庄窠、稍枝峪一带,集居着满族张董氏族人。所谓“张董氏”,就是一家人冠两个姓氏,按辈份轮换,一辈姓张,一辈姓董。也有的分支一直冠张姓或董姓。这一奇特的冠姓方式是怎么形成的,其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根据董氏《家谱》和现存《碑文》记载:董氏祖居关东铁岭的董家堡,满州正蓝旗人。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二世祖世祯、世桀、世英弟兄三人,随龙入关。入关之后曾参加破潼关、取西安,抚定河南,攻克扬州和收复江宁等地的大小战役数十次,立建大功,分封为豫亲王旗下。并恩准董氏父子圈地于滦州、昌黎等地。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分丁拨户于刘家口、徐流口、河流口等五口之外。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叛,二世祖又率文瑞、文陞、文运、文俊、文显、文进、文理等父子十六人随主南征。一路降服、平定浙江金华、福建等处,扫灭吴三桂。除此,董氏父子还曾参与平定茶哈尔王、征朝鲜等战役。

董氏父子因屡建战功,得功劳牌十数面。康熙皇帝为了表彰其功,还赐与董氏二世祖张姓。也就是从此,董氏父子为了不忘皇恩,又延续董氏香火,就令其后人姓张姓董取其自愿。后来有的一辈人姓张,一辈人姓董。也有的宗支一直冠张姓或冠董姓。为了区分长幼,张董氏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族人见面后以“世”论辈,只要报上自己是多少世,即知辈份大小和尊称。

延至道光年间,董氏共分四门,大门在山拉嘎,二门官场,三门庄窠,四门稍枝峪。

据传,董氏在三岔口曾建有祠堂,里面供奉着先祖用过的大刀和沾满血迹的战袍,以展示先祖随主南征北战的卓越功绩。后来祠堂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然而,讲到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有关皇帝赐姓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按理说应该有记载。但现存的山拉嘎大门董氏《家谱》,庄窠三门董氏祖莹《碑文》,对皇帝赐姓缘由及“张董不分”的冠姓方式均没有记载,仅仅停留在口传,究竟有无此事笔者不敢肯定。

除此,有关“张董不分”还有一种传闻和解释,有的说董氏犯了满门抄斩之罪,其家人为了避难逃往口外,隐姓埋名改姓张。祠堂中所供的就是其祖遇害时的血衣和使用过的大刀等等。

根据上述说法,“皇帝赐姓”一说由于没见到文字记载,我们不敢肯定,但“犯灭门之罪,出口避难改姓张”的传言也没有根据,至少清道光十六年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从时间上看,现存董氏祖莹碑文所立时间是清乾隆二十八年( 公元1763年),《董氏家谱》重修的时间是清道光十六年( 公元1836年)。可见时间跨度从清朝的鼎盛时期到接近清末;从记载的内容看,均是历数董氏“二世祖弟兄三人”和“父子十六人”南征北战的功绩,先后于关内圈地、出五口圈地及莹地迁徙等情况;从记载的辈份代数上看,当时已繁衍延续至十五世。因此,无论从记载的时间、内容,还是延续各代,都没有一字一句有关“犯罪”记载的痕迹。

我想:不管事实情况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清康熙九年出口圈地“居五口之外”这是事实。现在仍在沿袭的“张董不分”的冠姓方式是事实。其余的就留给别人或后人去探究吧。


二:佟满不分

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前庄村,有一个叫三门店的自然村。这里居住着几十户佟姓族人。与其相距十几里的满杖子村,又世代居住着近百户满姓。在当地来讲,满姓和佟姓都属于户数人口较多的家族。在这两地两姓宗族中,世代流传着“佟满不分”之说。别看是两姓居两地,相互关系确亲如一家。

那么,这“佟满不分”之说是怎么来的呢?

据传早在努尔哈赤时期,满氏和佟氏始祖同居沈阳铁岭,加入了满族八旗。顺治时随军入关。当时满氏世祖满守龙和佟氏世祖佟有贵都属正白旗,全国平定后,被分到清内务府都虞司当鹰手,主要任务是到冷口外地狩猎,为皇宫敬贡野鸡。

在长期的相处和交往中,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俩人关系非常好,并结拜为异姓兄弟。他们开始居住在滦州的洼里。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他们根据皇帝旨意和户部的安排,又结伴出冷口到三门店一带圈地定居。佟姓占在外面较开阔地方,满姓在一条山沟里,时称满家沟。

满守龙和佟有贵圈地定居后,除了经营田地,每年仍猎取许多野鸡敬奉皇宫。然而不幸的是满守龙在一次去不远的骆驼岭打猎时被老虎吃掉,当人们发现时,仅剩一条大腿。于是家人就近将其埋在出事地点,立坟建莹。

时隔不久,一是因人口不断繁衍增加,三门店所占之地地域狭小难以容纳,二是考虑到先祖死后埋在骆驼岭,为了祭祀方便,就举家迁往骆驼岭下,并以姓氏取名满杖子。满姓迁出后,座落在三门店的所有山林地土全部送与佟姓。从此,两姓族人虽居两地,但仍然保持着“佟满不分”的兄弟情意,世代相传至今。

据老人讲,过去满姓和佟姓的家谱都写在一张纸上,一边是满姓,一边是佟姓,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这份家谱确不知去向,已无从查考。


三:张莫不分

在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双山子镇,有一个瓦房村,这里由清代开始就有“张莫不分”之说,世代相传。“张莫不分”虽然没有固定的冠姓方式,但这里的满族张姓和莫姓后人,遂意姓张也行,冠莫也可,视为一家。

据传,清代乾隆年间,瓦房村有一人称“莫八爷”的,家里非常富有,颇有才学。在他年轻时,有一年朝廷举行科考,他竟幸运的中了举人。当翰林院为他登记造册时,问他是什么民族,他稍加犹豫回答说是满族。负责登记的官员让他出示族证看看,这时莫八爷慌了神,他想这下完了,自己本来是汉族,知道朝廷重视满族,所以随口说自己是满族,他哪里有族证啊?此时他灵机一动,对登记官说,他忘了没带,可以回家去取。登记官答应了他的请求,待取族证回来再详细登记。

莫八爷回到家后,他想:上哪里找族证呢?如果找不到族证,不但举人作不成,还犯了欺君之罪。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想起了离家不远的三合店村,有好友张殿清,他家是满族,何不借族证一用。想到这里,莫八爷就急忙赶到三合店,对好友说明来意。张殿清沉思了一下然后答应了,随后将族证“丹书铁券”交给了莫八爷。莫八爷拿着族证很快又来到京城翰林院,找到那位登记官出示族证,并说自己本姓张,是过继到莫家的,登记官看了族证后顺利的为他登了记。

从此以后,莫八爷成了功名显赫的举人。同时他十分感谢好友张殿清,并将自己正式改为满族,还传告子孙,张莫是一家,以后张莫两家冠张也行,姓莫也可,互为联姻取其自由。张莫氏由莫八爷开始相传至今,已逾一百余年。


四:张李不分

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三合店村,很久以前就有“张李不分”之说。在这里,满族张姓和李姓称家族,并且至今有两姓之间不能联姻的规俗。

据传,张氏世祖为满州正蓝旗人,清初随龙入关,历经南征北战,中原平定之后又在朝为官。顺治末年,因一次向皇帝直谏忠言被奸臣陷害,处以灭门之罪。当时张氏世祖有四个儿子,老大和老二在京中,老三和老四在外地驻防。待官军抓捕时,张氏世祖和在京的老大、老二被害。老三和老四因在冷口外驻防,离京较远,官军未抓捕前就闻讯逃往今三合店地方隐姓埋名躲避起来才免遭株杀。

老三名叫张礼尧,老四叫张礼舜。为了躲避官兵追捕,老四张礼舜将名字改为李礼舜,也就是因此,其后人也随之改为李姓至今。但因为张、李原本是亲兄弟,所以后辈一直称两姓为家族。即然是亲家族,当然不能相互联姻,这里的“张李不分”即源于此。到现在张李氏弟兄在此地生息繁衍,历传二十余世。


五:安赵不分

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镇山东村的东洼子一带,多年来有“安赵不分”之说,由此而引起的姓氏渊源故事也广为流传,并且经过添枝加叶,使这一传说披上了传奇的色彩。

赵氏世祖姓安,名国保,祖居东北,系满州正蓝旗人氏。清初随帝入关,在统一中原的历次战斗中都屡建奇功,因此,顺治时就被封为宫内大臣。

据传在康熙皇帝还没有继位时,一次母后问他:“你做皇帝后选什么样的妃子”?因为康熙皇帝当时只有六岁,还属年幼无知,看见漂亮的姐姐站在母后身旁,就不加思索的说:“选姐姐那样的妃子”!母后听说大吃一惊,因康熙皇帝是未来的皇帝,金口御言,说过的话是不能更改的。母后只好将女儿送到一位大臣家里做了义女。待康熙皇帝继位后,这位大臣将义女送入宫中,给康熙做了妃子。一次康熙皇帝到后宫去看妃子见到姐姐也在其中,才感到对自己说的话后悔不及,从此永远未进姐姐宫中。

时间不长,事情被几个大臣们发觉,随之在宫内流传并议论纷纷。安国保一次在与朋友和几位大臣聊天喝酒时,席间提起此事,安国保非常气愤,就乘着酒兴找纸笔写了一首反诗:“头戴禽羽帽,身穿走兽衣。叔嫂俩偷情,姐弟配夫妻”。以此比喻君臣与禽兽一般伤风败俗。安国保写完后,酒桌上的朋友和大臣瞪大着眼睛,早已吓的魂飞魄散,这样污辱皇上可是杀头之罪!正待惊恐之余,恰逢一位宫内侍卫进来找人,安国保欲藏不能,结果还是被侍卫发现。侍卫没吱声就走了,安国保知道大祸临头,就赶紧回到家里收拾细软带领家人星夜逃离京城。那个侍卫看见安国保写反诗后,因为涉及朝中大臣,没敢轻举妄动就赶忙去宫中将此事奏与康熙皇帝。待官兵去安国保家捉人时,只捉住了没来得及走的第四子,其余人早已逃出口外。

安国保一家人一直出冷口,逃到今东洼子一带。当安国保得知四子被抓,因为他非常喜欢四子,不忍心让他被害,就又返回京城,谎说是认的干儿子,并非亲生,就以身赎回四子。后来安国保被问斩,其四子收起父亲的血衣,来到关外与家人团聚。弟兄们为了防止宫廷再度追杀,寻踪灭族,就改安姓为赵姓,遂在此地安家落户。后来有一部分族人恢复了安姓,有一部分没有恢复一直姓赵。所以在这一带,安赵是一家。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