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16:18:41 | 浏览:589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原创稿
秦皇岛市海岸线。 姜涛摄
康养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旅游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入选“2021文旅高质量发展城市”;打造14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组建2个城市医疗集团、9个县域医共体;帮助脱贫人口就业33935人……这份答卷,温暖而自信。
以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为抓手,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沿海经济崛起带建设……在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310万秦皇岛人民勠力同心。
潜心笃志,踔厉奋发。站在时光更替的节点,回顾2021,秦皇岛发展的步伐坚实、笃定。
关键词1: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在中信戴卡秦皇岛铝车轮六号工厂的车间内,闪着银光的轮毂排着队走下流水线。2021年9月,这里成为全球汽车轮毂行业首家 “灯塔工厂”。
10月,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登空,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内欢呼声一片,他们研制生产的高强度抗辐照玻璃盖片,再次为我国航天器披上“护身铠甲”。
时至寒冬,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项目施工现场,仍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我们倒排工期任务,确保项目如期建设完成。”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计划引入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将建设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康复医养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及国内领先的医养康结合示范基地、京津冀高端医疗人才培训基地。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壮大“321”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北戴河新区聚焦康养医疗、休闲旅游两大方向,大力发展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高端化、现代化康养产业群,形成医养、医疗、医药、医教“四医联动”产业生态发展格局;海港区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重点发展玻璃、光伏、节能环保等产业;北戴河区数字经济逐渐成型,涉及软件、传感器、通信、信息技术、大数据存储等多个领域的22家企业,年产值超2亿元……转型升级的全新格局形成。
礼鼎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云端”落地;玄通公路公司成功“返乡”……
在这一年里,秦皇岛市锚定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紧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全新机遇,加快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压延、文体旅游、临港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信息智能、绿色建筑及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软件、创意设计等未来高潜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斐然。
2021年,秦皇岛市围绕汽车零部件、精密电子、高端重型装备等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全年共集中签约项目128项,总投资471.13亿元,协议引进市外资金386.67亿元,引进京津地区资金共97.87亿元。
关键词2:全域旅游
“一核三带五区”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周末,秦皇岛奥体中心变身冰雪世界。滑雪、滑冰、雪地足球、雪地寻宝……市民们尽情地感受冰雪带来的快乐。“在市中心就能畅玩冰雪,真棒!”市民周女士带着9岁的孩子玩得满头大汗。
这是第六届“秦皇岛之冬旅游文化季”中的一个镜头。2021年,秦皇岛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旅游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入选“2021文旅高质量发展城市”和中国海岸休闲城市“宜居宜游竞争力TOP10”榜单。
入夜的秦皇小巷灯光璀璨,琳琅满目的地方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大快朵颐。2021年,秦皇岛市旅游发展要素品质全面提升。围绕“食有特色”“住有品位”“购之丰富”,新推出3个特色美食街区、15家精品民宿;推出“秦皇岛旅游美食地图”;举办“秦皇岛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全市4A级以上景区实现标准化旅游商品购物店全覆盖。
第二届全国陆地风帆车公开赛在秦皇岛国际旅游港启帷,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选手在百年老港同场竞技;首届“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在山海关古老长城下绽放精彩;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展陈、冠名同步推进……2021年,秦皇岛市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康养、体育、工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强力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国际旅游港等重点项目建设,叫响“秦皇山海·康养福地”旅游城市品牌。全年新续建文旅项目17个,实施山海关长城保护维护与展示工程等12项文物保护工程。
关键词3:乡村振兴
农产品加工强市 推进乡村振兴
“瞧,咱的多肉已经卖到了国外!”草帘缓缓升起,一盆盆漂亮的“多肉”沐浴在阳光中,在海港区栗园村的温室大棚内,种植户李丽霞自豪地打开手机展示来自南非、俄罗斯的订单。
“以前栗园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