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16:43:26 | 浏览:454
秦皇岛市海港区金梦海湾,在蓝天白云下,大海与高楼构成一幅独具韵味的港城风景画。 记者赵杰 通讯员曹建雄摄
这里是中国近现代旅游的发祥地。境内汇集了山、海、湖泊、温泉、湿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素有长城海滨公园、京津后花园、中国观鸟之都的美誉。
这里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全球汽车轮毂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优质干红葡萄酒生产基地、全国重型装备出海口基地、百万吨造船基地。
这里是令人向往的宜居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天然氧吧”,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秦皇岛经济实力不断跃升的70年,是城乡面貌沧桑巨变的70年,也是人民生活根本改善的70年。
进入新时代,秦皇岛按照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和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和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文明铸市发展战略,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干劲、坚韧不拔的毅力,向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奋力迈进。
秦皇岛市海港区金梦海湾海滩上,游客将孩子高高举起。 记者赵杰摄
为了那一片清澈之海——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标兵城市
8月7日6时,笼罩在晨光中的海港区金梦海湾浴场波平浪静,海滨木栈道上晨练的人们渐渐多了起来。作为基层河(湾)长,金梦海湾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马治国像往常一样沿着海滩边走边巡视,“近年来浴场海水一年比一年干净,这跟坚持不懈地实施河长制、湾长制密不可分。”
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明确的发展定位,让秦皇岛的决策者认识到生态是立市之本、千年大计,把生态环境的优劣上升到“攸关生死”的高度。2015年12月以来,秦皇岛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河长制,34名市级河长、113名县级河长、1463名乡村级河长,徒步踏察河道,不落一米、不漏一个污染点。推行湾长制,划定生态红线和开发边界,取缔“三无”船舶1454艘。全市河水、海水水质实现根本性好转,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饮用水源地和近岸海域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北戴河海水浴场水质I类标准达标率98.6%,万鸟翔集成为标志性景观,江豚、海豹等大型海洋生物又在近海出现。
与此同时,秦皇岛铁腕精准治污,2018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85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13.6%,蓝天白云已成为常态。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6年以来造林15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45%提高到2018年的54%,今年将超过57%。大力开展净土行动,大幅压减化肥用量,北戴河全域禁用农药,年内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如今的秦皇岛,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下一步,秦皇岛将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河流由单一治理向综合开发转变,造林绿化由增量向优质转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型转变,污染治理从行政手段向法治手段转变。”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坚信,再经过三五年持续努力,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标兵城市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近年来,秦皇岛北戴河村利用村里闲置多年的老宅院吸引京津等地知名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入驻,精心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村落。这是游客日前在北戴河村体验制作手工瓷器。 记者赵杰 通讯员张悦摄
为了那一片深蓝之海——构建开放型现代临港产业体系
8月7日下午,中信戴卡公司铝车轮六号线生产车间内,99台智能化机器人有条不紊地生产作业,熔炼、铸造、涂装、包装一气呵成。“这条生产线实现了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四化合一’制造体系:产品合格率提升3%,成本下降46%,年产轻量化铝车轮300万件,年产值可达15亿元,相比传统生产线人均产值提高了3倍。”公司首席信息官黄小兵自豪地说。
装备制造产业一直是秦皇岛市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轮毂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重型装备出海口基地、百万吨造船基地。2018年,全市129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9亿元。下一步,秦皇岛将坚持“产业聚集化、产品链条化、生产智能化”,围绕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运输设备制造、电力装备等重点板块,加快产业链配套产品项目的引进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地位和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秦皇岛是一座历史文化之城、休闲度假之城、开放创新之城,同时也是一座产业聚集之城。
7月29日,中国河北-法国滨海夏朗德省航海产业交流周在秦皇岛港西港花园启帷;8月3日,EMS国贵杯·米其林竞驰GPGP金港大奖赛秦皇岛站在首钢赛车谷开赛……近年来,秦皇岛市旅游产业与工业、体育、文化深度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国际马拉松、中式台球国际大师赛、北戴河国际轮滑节等品牌赛事成为秦皇岛的新亮点。
以粮油食品和干红葡萄酒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产业,是秦皇岛工业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行业,培育了金海粮油、正大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2018年规模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企业5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亿元。未来该市将坚持原料基地化、产业规模化、加工精细化、特色品牌化的发展方向,依托港口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益海嘉里千亿级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临港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的肉类加工集散地以及东方酒谷和国际葡萄酒城。力争到2020年,农副产品深加工率达到65%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调旧育新、协同发力,做优做精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绿色建筑及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做实做好智能和文化创意等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具有秦皇岛特色的沿海开放型、竞争性现代临港产业体系。”秦皇岛市长张瑞书说。
近日拍摄的秦皇岛夜景。 通讯员曹建雄供图
为了那一片希望之海——布局未来“医药养健游”融合发展
8月7日下午,秦皇岛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体验馆内,前来接受功能医学检查的人络绎不绝。“目前公司已有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EIS红细胞影像系统、PMR微循环修复系统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系统四款功能医学设备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公司董事长陈忠林说,“目前,组团前来接受功能医学检查的游客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休闲度假和健康检查两全其美。”
大健康产业是服务人类美好生活的未来产业。作为著名旅游城市、京津后花园,秦皇岛有宜居宜养的气候环境,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境内大海、浅山、森林、温泉资源富集,发展大健康产业所需的生态系统一应俱全。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秦皇岛围绕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加快打造全域全季全业态旅游发展新格局,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5亿元,荣登“2018旅游业最美中国榜”。
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一个又一个重量级国字头平台让秦皇岛发展产业底气十足。此外,秦皇岛还拥有康泰医学、紫竹药业等174家医药企业,光彩服务、泰盛健瑞仕等近40家健康服务机构,以及全国最大的北苍术种植繁育基地等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渐趋形成。
在当前“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秦皇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信心坚定、思路清晰。
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创新引领、试验示范作用,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端养生养老休疗、健康管理等产业,力争到2020年生命健康产业年增加值达到7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南有海南岛,北有秦皇岛”的发展格局。
聚焦多业融合发展,积极与体育融合,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以科学健身为核心的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机构;积极与旅游融合,整合绿色生态、医疗、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开发滑雪、山地、温泉、武术、禅修等健康旅游产品。
“我们还将积极拓展海上业态,发展邮轮、游艇、帆船等滨海旅游产业,建成2000多公顷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建设近岸海域休闲渔业观光平台,打造海上旅游新地标;拓展山区业态,完善天女小镇、闆城小镇等特色小镇,提升祖山、板厂峪、背牛顶等景区层次,做活做火国际长城旅游文化带,培育发展冰雪运动;还将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全力打造帆船帆板之都;扩大沙滩音乐节、海豚音乐节等文化盛宴的影响力,积极打造京津冀地区文化旅游新高地。力争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6%左右。”秦皇岛市文旅委有关负责同志说。(记者郭猛、孙也达)
一座城市的24小时
约17万国内外游客到访
2367名河长守护17条市域河流
全市政务服务窗口办结各类事项5184件
60多万吨货物在秦皇岛港装卸
16万个铝合金车轮在中信戴卡车间下线
北戴河海滨,大海和森林释放43200000个负氧离子
城市新增造林面积1166.4亩
50万瓶昌黎葡萄酒摆上全国百姓的餐桌
据2018年统计数据
6月7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系列抚宁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抚宁区政府相关领导围绕产业规划、项目推进、产业融合、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抚宁区将“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作为抓纲带目的总
6月7日下午,我市“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系列抚宁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实况如下:抚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曹丽虹尊敬的主持人,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新闻发布会,也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
记者:李娜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现代化‘实力、活力、美丽、绿色、文明、幸福、平安’新抚宁,其中‘美丽、绿色’的目标指向,就是打造全市全域旅游示范区。我们有信心和决心,依托市党代会精神的目标指引,依托抚
蓝天下、碧海旁的秦皇岛城市风貌。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打造最干净最绿色最美丽海滨城市……近日,秦皇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该市今年工作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原创稿秦皇岛市海岸线。 姜涛摄康养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旅游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入选“2021文旅高质量发展城市”;打造14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组建2个城市医疗集团、9个县域医共体;帮助脱贫人口就业
奋力开创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新局面——访秦皇岛市委书记王曦记者:秦皇岛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名城。您到秦皇岛履职已有七个月时间了,对这座城市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秦皇岛到底好在哪里呢?王曦:提起秦皇岛,大家想到的就是碧海金沙、蓝天白云、绿树掩
秦皇岛市公安系统开展“八大攻坚战”专项行动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保驾护航利用1年时间,分战线、分阶段、分步骤,深入开展“维护稳定、集中打击、深化整治、规范执法、精准防控、基础提升、科技兴警、队伍建设”八大攻坚战近日,特警在火车站前巡逻。通讯
生态优先 创新驱动 统筹协调秦皇岛加速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河北日报讯(记者郭猛)“河流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河湖长要切实把担子挑起来,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的环境执法管控体系,对各类水污染违法行为‘无禁区、全覆盖、零容
秦皇岛市海港区金梦海湾,在蓝天白云下,大海与高楼构成一幅独具韵味的港城风景画。 记者赵杰 通讯员曹建雄摄这里是中国近现代旅游的发祥地。境内汇集了山、海、湖泊、温泉、湿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素有长城海滨公园、京津后花园、中国观鸟之都的美誉。这里
6月10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到秦皇岛市调研检查。他强调,要科学编制秦皇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着力营造更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6月1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方素菊)从日前召开的全省沿海经济带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秦皇岛将积极作为、乘势而上,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在推动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扭住战略重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千年城市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按照一流国际旅
秦皇岛抚宁区深入开展“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活动,按照“环境优美、产业繁荣、文明健康、安全舒适”目标,全力推进四大振兴,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贡献抚宁力量。抓工业振兴。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依托抚宁抽水蓄能电站重大项目和挪宝装备制造机加工等企业
9月17日上午,抚宁区召开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工作调度会。副区长曹丽虹出席会议。 会上,区旅游文广局通报近期各工作专班考核排名情况;各工作专班牵头单位汇报所承担的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市级任务完成情况、区级任务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安排
河北新闻网10月27日讯(河北日报记者师源 通讯员宋硕、葛文娇)“我们要坚持‘三三四五’工作思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紧盯目标、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全力冲刺攻坚,确保完
10月15日,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召开为期两天的“聚焦高质量发展 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区”研讨交流暨招商引资工作动员部署会,区委书记韩恺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区委书记韩恺主持会议,他说,此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围绕“聚焦高质量发展 建设一流